热门专题 》 开发商: 万科 金地 碧桂园 雅居乐 招商 恒大 融创 新城 首开 复地 金科 万达 绿城 融侨 金辉 荣盛 合景泰富 中海 首创 华侨城 绿地 合生 中铁 海尔 保利 宝龙 龙湖 沿海 华润 合正 金融街 星河湾 世茂房 中粮 朗诗 富力 苏宁环球 远洋 卓越房 中航 中信 华远 星河 代理商: 世联 伟业 亚豪 天启开启 天地行 中广信 易居 同致行 中原 德思勤 高策 大家 怡高 思源 尺度 同策 合富 世家 策源 新聚仁 金网络 阿特金斯 新景祥 新联康 嘉联 华燕 中房信 广告商: 风火 红鹤 蓝色 黑弧奥美 青铜骑士 博思堂 相互 及时 尚美佳 世纪 优点 主观 和声 同路 万有 策达 BOB尽致 博加 商业公司: 戴德 豪斯 仲量 汉博 麦肯锡 世邦 波士顿 埃森哲 高力 高纬 德勤 森拓普 翰威特 普华 美世 达沃斯 九州 绿维 华夏

当前位置:房产社房地产知识建筑工程水利工程河流形态多样性及与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关系 正文

河流形态多样性及与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关系

时间:02-01 17:47:29 浏览:6781来源:http://www.fangchanshe.com  水利工程

生物群落与生境的统一性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在流域生态系统的各种生境因素中,河流形态多样性是流域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河流形态多样性及与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 


    1.水-陆两相和水-气两相的联系紧密性 


    与湖泊相对照,河流是一个流动的生态系统。河流与周围的陆地有更多的联系,水-陆两相联系紧密,是相对开放的生态系统。水域与陆地间过渡带是两种生境交汇的地方,由于异质性高,使得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水平高,适于多种生物生长,优于陆地或单纯水域。在水陆联结处的湿地,聚集着水禽、鱼类、两栖动物和鸟类等大量动物。而植物就有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陆生植物以层状结构分布。另外,河流又是联结陆地与海洋的纽带,河口三角洲是滨海盐生沼泽湿地。 


    由于河流中水体流动,水深又往往比湖水浅,与大气接触面积大,所以河流水体含有较丰富的氧气,是一种联系紧密的水-气两相结构。特别在急流、跌水和瀑布河段,曝气作用更为明显。与此相应,河流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一般都是需氧量相对较强的生物。 


    2.上中下游的生境异质性 


    我国的大江大河多发源于高原,流经高山峡谷和丘陵盆地,穿过冲积平原到达宽阔的河口。上中下游所流经地区的气象、水文、地貌和地质条件有很大差异。以长江为例,长江流域地势西高东低呈现三大台阶状。长江流域内的地貌类型众多,据统计,流域的山地、高原面积占全流域的71.4%,丘陵占13.3%,平原占11.3%,河流、湖泊等水面占4%。形成峡谷型河段、丘陵型河段及平原型河段。与长江干流相连的湖泊众多。长江流域为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流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各地气候差异很大,且高原峡谷河流两岸常有立体气候特征。流域内形成了急流、瀑布、跌水、缓流等不同的流态。需要指出,除了气象、地貌等生态因子外,河流的流态、流速、流量、水质以及水文周期等水文条件也应该作为重要的生态因子考虑。 


    河流上中下游由多种异质性很强的生态因子描述的生境,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流域生境多样化条件,这种条件对于生物群落的性质、优势种和种群密度以及微生物的作用都产生重大影响。在生态系统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河流

沿线各具特色的生物群落,形成了丰富的河流生态系统。仍以长江流域为例,流域大部分处于中亚热带植被区,介于暖温带和南亚热带之间,并有青藏高原高寒植物和垂直地带性植物,种类极为丰富。在我国植物3980个属、近3万种种子植物中,长江流域的植物分别占属的2/3和种的1/2。长江流域在世界大陆动物区系中,分属古北界青藏区、东洋界西南区和东洋界华中区三大区。生活着白唇鹿、藏羚羊、野牦牛、麋鹿、猕猴、华南虎、石貂以及大鲵、丹顶鹤等多种动物。珍稀动物就有大熊猫、白鳍豚、中华鲟、朱鹮等22种。其中,中华鲟是溯源产卵洄游鱼类,每年秋季从大海逆流而上到长江上游产卵,幼鱼顺江游到大海。 


    3.河流纵向的蜿蜒性 


    自然界的河流都是蜿蜒曲折的,不存在直线或折线形态的天然河流。在自然界长期的演变过程中,河流的河势也处于演变之中,使得弯曲与自然裁弯两种作用交替发生。但是弯曲或微弯是河流的趋向形态。另外,也有一些流经丘陵、平原的河流在自然状态下处于分汊散乱状态。一些分汊散乱状态的河流归入主槽形成明显的干流,往往是由于人类治河工程的结果。需要强调指出,蜿蜒性是自然河流的重要特征。河流的蜿蜒性使得河流形成主流、支流、河湾、沼泽、急流和浅滩等丰富多样的生境。由于流速不同,在急流和缓流的不同生境条件下,形成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即急流生物群落和缓流生物群落。急流生物为了在高流速中生存,或具有适于游泳的流线型的体型,或具有适于钻入石缝以防被冲走的扁平体型。有的生物可以持久附着在固体上(如淡水海绵),有的具有吸盘和钩作为吸附器(如网蚊),有的下表面具有黏着性(如涡虫)等。 


    4.河流断面形状的多样性 


    自然河流的横断面也多有变化。河流的横断面形状多样性,表现为非规则断面,也常有深潭与浅滩交错的布局出现。自然界的河流处于浅滩的生境,光热条件优越,适于形成湿地,供鸟类、两栖动物和昆虫栖息。积水洼地中,鱼类和各类软体动物丰富,它们是肉食候鸟的食物来源,鸟粪和鱼类肥土又促进水生植物生长,水生植物又是植食鸟类的食物,形成了有利于珍禽生长的食物链。由于水文条件随年周期循环变化,河湾湿地也呈周期变化。在洪水季节水生植物种群占优势。水位下降后,水生植物让位给湿生植物种群,是一种脉冲式的生物群落变化模式。而在深潭里,太阳光辐射作用随水深加大而减弱。红外线在水体表面几厘米即被吸收,紫外线穿透能力也仅在几米范围。水温随深度变化,深水层水温变化迟缓,与表层变化相比存在滞后现象。由于水温、阳光辐射、食物和含氧量沿水深变化,在深潭中存在着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比如浮游动物一般是趋于弱光的,它们白天多分布在较深的水层,夜晚则上升到表层。 


    5.河床材料的透水性 


    一条纵坡比降不同、蜿蜒曲折的河流中,河床的冲淤特性取决于水流流速、流态、水流的含沙率及颗粒级配以及河床的地质条件等。由悬移质和推移质的长期运动形成了河流动态的河床。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在高山峡谷段的由冲刷作用形成的河段,其河床材料是透水性较差的岩石以外,大部分河流的河床材料都是透水的,即由卵石、砾石、沙土、黏土等材料构成的河床。具有透水性能的河床材料,适于水生和湿生植物以及微生物生存。不同粒径卵石的自然组合,又为鱼类产卵提供了场所。同时,透水的河床又是联结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通道,使淡水系统形成整体。 


    总之,水-陆两相和水-气两相的紧密关系,形成了较为开放的生境条件;上中下游的生境异质性,造就了丰富的流域生境多样化条件;河流纵向的蜿蜒性形成了急流与缓流相间;河流的横断面形状多样性,表现为深潭与浅滩交错;河床材料的透水性为生物提供了栖息所。由于河流形态多样性,以及流速、流量、水深、水温、水质、水文周期变化、河床材料构成等多种生态因子的异质性,造就了丰富的生境多样性,形成了丰富的河流生物群落多样性。所以说,河流形态多样性是维持河流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础。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水利工程建筑工程 - 水利工程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