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心城区58座山体(汉阳8座、武昌50座)进行保护界定规划。主要是对山体周边进行绿线划定和管理,以保护山体的自然形态。
本规划界定的58座山体中,武汉新区片(包括:龟山、梅子山、赫山、扁担山、磨子山、锅顶山、仙女山、米粮山,共8座)、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包括:磨山、封都山、猴山、官山、张家山、南望山、喻家山、放牛山、磨台山,
www.fangchanshe.com
共9座)及武汉九峰森林保护区(包括:风筝山、大团山、夹山、毕家山、袁家山、太渔山、吹笛山、许家山、吊鞍山、马鞍山、赵龙山、长山、团山、刺山、庙湾山、小长山、黄梅山、戴家山、石门峰、象鼻峰、纱帽峰、狮子峰、黄柏峰、大王峰、顶冠峰、钵盂峰、宝盖峰、蚂蚁峰,共28座)山体保护分别参见武汉新区片绿化建设、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十一五”规划、武汉九峰森林保护区“十一五”专项规划。其余13座山体保护项目详见“十一五”期间山体保护项目表(一)。
“十一五”期间山体保护项目表(一)(略,详见正文)
山体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下:
1.以城市总体规划界定的绿线范围为实施山体保护措施的范围。
2.建设山体排水系统,防止因泥石流造成山体崩塌,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开山取石之类的人为破坏。
3.逐步调整山林植被品种,改造林相,使山林由绿化向风景林转化。
4.按照景观设计要求,合理设置防火通道,建立山林防火的预警处理机制,保证山林资源的完好。
5.制订具体的山体保护控制准则,在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筑形式、容积率、视线通廊等方面实施规划控制,使山体周边的城市建设活动符合山体作为城市开敞空间的要求。
(二)湖泊保护园林建设
水资源丰富,是我市一大特色。水资源的有限性及不可替代性使其成为制约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城市规模的扩大,掠夺性利用湖泊资源的现象日趋严重。“十一五”期间,要按照“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策划一批湖泊保护园林建设项目(重点内容详见表(二)),营造“一湖一景、一湖一品、一湖一特色”的湖泊景观带。
“十一五”期间湖泊保护园林建设表(二)(略,详见正文)
(三)武汉新区园林建设
武汉新区发展实施“高起点跨越”战略,着力构建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着力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打造动态水网体系,融江、湖、城于一体,塑造具有丰富内涵的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形成人、自然生态和社会发展的和谐关系,主要体现在:
1.保护城市自然生态系统。严格保护现有山体湖泊资源,建设绿化通廊,形成区域生态防护区;实施面源污染控制、水体修复、江湖连通工程,改善水体质量;恢复和重建地区生态物种群落,构筑生态廊道,提高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有序性。
2.构筑生态景观系统。以现有山体湖泊为核心,结合汉江、长江、六湖连通,建设楔型绿地、生态廊道、城市公共绿地,塑造山水景观、水域廊道景观和湿地景观,形成山水一体的生态景观系统。
3.创建生态人居环境。以滨江、滨湖、滨渠绿化体系建设为前提,开发沿江、沿湖景观,凸现新区独有的滨江滨湖特色。提高滨水空间的可达性、易达性和舒适性,给市民营造一个娱乐、休闲、亲水的开敞空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
&nbs
www.fangchanshe.com
p; 4.保护和修缮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遗存,合理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资源,推动独具魅力的旅游经济发展。建设以归元寺为主体的归元宗教文化区、以古琴台为载体的月湖文化主题公园、以三国文化和晴川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龟山风景区等。
根据武汉新区发展规划,园林绿地系统结合“六湖连通”生态水系网络,规划形成满足市民远足郊游、中距离游玩和近距离休闲3个层次活动需求的生态框架:
第一层次:以后官湖、朱山湖等外围生态绿地为依托,建设具有生态探险、森林体验、野外活动等多种游憩方式的郊野旅游风景区,形成武汉新区生态敏感控制区。规划区内65%以上为生态绿化区,其它用地可适度建设低密度、低层次休闲度假区和运动游览区;
第二层次:由龙阳湖、三角湖、墨水湖、南太子湖等4大城市公园及其连通绿廊组成,形成三大功能组团间的城市公园体系。规划区内绿地率达40%以上;
第三层次:由连通六湖的水渠网络、社区级街头绿地和组团绿地组成,形成带状社区级公园体系,主要满足人们日常娱乐、健身和休闲需要。
按照武汉新区规划的实施计划,建设期为2004—2020年,其建设用地规模138平方公里,其中绿化用地38平方公里,占总建设用地的27%。“十一五”期间,将实施武汉新区园林建设项目26项(具体内容见表(三)),预计建成各类绿地1500公顷。
“十一五”期间武汉新区园林重点项目建设表(三)(略,详见正文)
(四)武汉王家墩商务区园林建设
武汉王家墩商务区(以下简称王家墩商务区)在绿化建设上将突出生态园林城市的特点,建设完善的具有生态调控功能区域性绿地系统。其生态性要求丰富该区域山、水、湿地生态资源,保护植被的多样性,建立共生型的生态循环绿地系统;其系统性要求点线面相结合,重点突出,布局均衡,形成完整的绿色网络体系。
王家墩商务区绿化建设还将突出生态和人文主题,秉承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提升绿地生态调控功能,分级建设大型公共绿地、主题公园、社区绿化和道路绿化,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营造一个生态和人性化的商务办公、文化休闲、生活居住空间。
生态系统:王家墩商务区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体系的重要组分之一,规划以水体公园和山体公园为种群源,若干街头绿地为次种群源,将道路、廊道绿化作为生物廊道,形成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系统,从而改善、调节区域“小气候”,营造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
区域景观:绿地规划突出生态和人文发展主题,结合城市低密度空间建设,在区域南部布置人工集中绿化水面,形成具有生态效用的大型公共开敞空间;利用现状拆除建筑物渣土和人工湖挖土土方在区域北部堆筑赋有层次丰富的山体公园,营造区域“山南水北”的布局;以中心广场为中心,贯通南北水体与山体,构建区域中央景观轴线。
资源的有效保留和
www.fangchanshe.com
利用:区域现状生态环境极差,但区域内仅存的数片水杉林地,在区域规划中得以保留和利用。其中保留现状机场跑道南侧约3.3公顷的水杉林,将其结合周边地块改造成公园;区域内其他水杉林也将利用到道路绿化、街头绿地和地块绿化的建设之中。
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设指标:规划区域绿地率不得低于40%。规划城市绿地面积108.84公顷(含水域35.75公顷),规划人均绿地面积6.3平方米。主要由公园、街头绿地、景观廊道绿地、道路绿地和水域组成。
公园绿地:包括2个市级公园、5个居住区级公园及多个街头游园绿地(含水域35.75公顷),规划绿地面积80.52公顷。
道路防护绿地:规划绿地面积28.23公顷。
王家墩商务区的规划建设年限为2005—2020年,预计“十一五”期间建成各类绿地50公顷。主要项目:
1.北部高地公园绿地建设(部分);
2.南部大型水面和广场建设(部分);
3.部分干道绿化建设;
4.部分社区绿化配套建设。
(五)武汉化工新城园林建设
武汉化工新城(以下简称化工新城)规划总用地面积76.7平方公里。大部分用地呈现自然状态,分布着花山、柏杨山、帆船山、鸡笼山、龙角山、赛山、白浒山等11座山体,山体之间分布有严东湖、青潭湖、五加湖、竹子湖、北湖等5个湖泊,水面面积达10平方公里。化工新城规范布置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和生态保护用地,规划控制生态绿地面积达36.8平方公里。绿化布局为网格状结构,横向以天然水系山系为主体构成长江生态景观带、北湖港防护绿带、赛山—青潭湖公共绿带以及南部山林绿带,纵向则保持并强化原自然肌理的通江生态廊道的空间形态,沿吴沙公路、外环线和规划主干道以及北港、南港分别控制50—500米宽的通江绿化。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