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专题 》 开发商: 万科 金地 碧桂园 雅居乐 招商 恒大 融创 新城 首开 复地 金科 万达 绿城 融侨 金辉 荣盛 合景泰富 中海 首创 华侨城 绿地 合生 中铁 海尔 保利 宝龙 龙湖 沿海 华润 合正 金融街 星河湾 世茂房 中粮 朗诗 富力 苏宁环球 远洋 卓越房 中航 中信 华远 星河 代理商: 世联 伟业 亚豪 天启开启 天地行 中广信 易居 同致行 中原 德思勤 高策 大家 怡高 思源 尺度 同策 合富 世家 策源 新聚仁 金网络 阿特金斯 新景祥 新联康 嘉联 华燕 中房信 广告商: 风火 红鹤 蓝色 黑弧奥美 青铜骑士 博思堂 相互 及时 尚美佳 世纪 优点 主观 和声 同路 万有 策达 BOB尽致 博加 商业公司: 戴德 豪斯 仲量 汉博 麦肯锡 世邦 波士顿 埃森哲 高力 高纬 德勤 森拓普 翰威特 普华 美世 达沃斯 九州 绿维 华夏

当前位置:房产社房地产知识建筑工程建筑施工节能玻璃标准胎动 正文

节能玻璃标准胎动

时间:02-01 17:50:36 浏览:6305来源:http://www.fangchanshe.com  建筑施工

提要:与中国国际玻璃工业技术展览会几乎同时,5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进绿色建材首选产品——节能玻璃的标准研讨会在京召开。目前,由于标准规范相对滞后,绿色建材发展与应用推广力度不够,玻璃行业仍然不能满足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发展需要。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没有比玻璃厂商更想看透自己出路的了,眼下他们的前途远没有自己的产品透明。

  在坐了一年业绩大跌的滑梯后,5月25日,北玻、南玻、台玻、耀华等诸多国内玻璃厂商们再次齐聚京城参加第24届中国国际玻璃工业技术展览会。

  上一次行业厂商们如此集中,还是2012年的4月在上海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23届中国国际玻璃工业技术展览会上。彼时的厂商们,在8万平方米的大展区中谈笑风生,颇有几番游山玩水之感。尽管玻璃行情依旧低迷,但各种“2012年下半年玻璃行业业绩将大幅度回暖”的言论,还是让厂商们看到了希望。

  不过好运并没有眷顾玻璃厂商们,25日的展会中,参展厂商们鲜有表情轻松的,整个展区少了些以往的火爆场面,多了一股重压之下的阴郁。

  “今年的参展商明显少了一些,好多去年来过的展商由于亏损而陆续倒闭了。”青岛金晶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销售经理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

  “平板玻璃产能过剩太严重了!”展会中不乏有急着向记者倾诉的厂商。

  为了将卖不出去的产品在展会上尽快出手,原本就陷入资金压力的参展厂商不惜使尽商业演出和讲座等十八般武艺来博取观众眼球。对于他们而言,这种赌一把的成本还是值得的。

  不过厂商们并没有放弃,面对产能压力,众多厂商将通过节能新产品进行转型升级视为度过寒冬的法宝。

  记者在展会现场注意到,与之前各自为营展示特色产品相比,此次参展商们的想法惊人的一致,那就是主攻节能和环保产品。

  “我们现在开始转变思路,以销售市场前景被看好的节能玻璃为主了。”展会上一位玻璃生产企业的销售人员对本刊记者表示,节能玻璃已然成为本届展会的主角。

  政府也看到了节能玻璃的价值。

  与中国国际玻璃工业技术展览会几乎同时,5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进绿色建材首选产品——节能玻璃的标准研讨会在京召开。这标志着以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需求为牵引,以标准体系建设为抓手,促进建材行业转型升级的绿色建材推广工作,已进入了落地阶段。

  之所以要率先拟定节能玻璃的标准,还与其在建筑节能中的突出作用有着直接关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潘爱华表示,玻璃节能在绿色建材中所占份额大,见效明显,行业成熟度高,因此将玻璃选为绿色建材标准工作的首个品种。

  据悉,该标准是由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进行编制的。

  该公司副总工程师蒋荃认为,传统建材行业在需求高峰期之后必然会呈现下降趋势,建材行业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公司绿色建材标准及产品评价主要负责人。

  一场中国玻璃全行业的节能比赛,已然吹响开球哨。

  标准升级

  今年两会过后,“新型城镇化”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这无疑对玻璃等建材行业是个利好。但是,房地产市场发展在扩大对玻璃等建材的需求的同时,也对玻璃行业产品品质提出更高要求。

  目前,由于标准规范相对滞后,绿色建材发展与应用推广力度不够,玻璃行业仍然不能满足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发展需要。

  中国香港玻璃集团宇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海港表示,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提出,玻璃行业也需要一个重新整合的过程。每个企业都要考虑产品差异化的问题,尤其节能环保为主题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3月底,绿色建材内涵首次由国家行业管理部门做出准确定义,如此一来,绿色建材也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围绕绿色建筑,制定有利于引导建材行业循环低碳发展的绿色建材标准和认定制度,也是化解水泥、玻璃产能过剩的良方。

  不过,中国推广节能玻璃仍有不短的路要走。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国内既有的40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中,九成以上没有使用节能玻璃。此外,数十亿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和数千万平方米的玻璃幕墙,目前仍以非节能单片玻璃和普通双层玻璃为主。

  而在欧美乃至亚洲的部分国家,节能玻璃几乎已经普及到每个家庭。比如德国、日本等国家的普及率,已经达到90%以上。

  “我国建筑能耗占总体能耗高达35%,而通过门窗损失的能耗又占到建筑能耗的50%。”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玻璃事业部技术经理吴东伟表示,建筑外窗与透明玻璃幕墙是外围结构中热传导、热扩散、失热量最活跃和最严重的部位,因此提升建筑门窗及幕墙所用玻璃的隔热保温性能是提高建筑节能水平的最有效途径。

  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工程总设计师李建伟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国外的节能玻璃普及率广,一方面是因为政府的大力推动,另一方面是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较强。如今,国内几大玻璃设计院也正在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推进标准化工作,相信过不了多久国家将会出台政策对节能玻璃进行大力推广。

  依据发达国家发展节能玻璃的经验来看,政府节能政策是促进节能建筑建设和节能建材应用市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国内节能玻璃若想在住宅建筑市场广泛普及,也必须有政府政策上强有力的支持。

  现在,政府的节能玻璃标准化“路线图”已开始描绘。随着“路线图”的不断推进,通过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标准,让市场无形的手推动节能玻璃在绿色建筑中实现价值;通过政策引导,让政府有型的手促进玻璃行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

  此次节能玻璃标准认证体系的全面升级,可谓是节能玻璃在全国推广普及的新起点。无疑将发挥出更强的倒逼机制和引导作用。

  2008年,政府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取消门窗行业的生产许可证,门窗行业的门槛降低了,那些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门窗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低端同质化竞争严重已经成为国内门窗行业难以回避的现实。

  如今,这一全国性统一的行业标准首先将提高节能玻璃的市场准入门槛,辅之以强化市场规范和宣传引导,也将从多方面激发节能玻璃的发展活力,并加快速度彻底淘汰高耗能普通玻璃门窗。

  门槛抉择

  在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标准实施后能否成为淘汰落后产能的一剂良药?标准的高低该如何把握?如果标准订得过高,所有的产品都要进口,会把国内现有产能全部限制住,而如果标准订得过低,恐怕又会造成大批企业一拥而上导致产能再次过剩。

  面对疑问,潘爱华认为,玻璃是个宽泛的概念,性能指标非常多,但我们选择了关注度最高的节能指标,简单化的指标便于政策制定与落地,更便于政策效果的评估。

  陈海港认为,节能玻璃行业必须要有一定高度的门槛,但是门槛制定时还是要符合当下玻璃制造企业的现状。

  在此次标准制定过程中,有关部门正是充分参考了来自玻璃生产企业以及玻璃工程设计单位的意见。

  目前Low-E玻璃的装备及镀膜剂绝大多数依赖进口,标准的编制能否考虑进一步鼓励节能玻璃装备及镀膜剂的国产化。这条来自玻璃工程设计单位的建议得到了吴东伟的认同,他认为,未来玻璃行业的竞争将是产业链的竞争。生产节能玻璃其实就是将平板玻璃进行深加工的过程。目前由于产能过剩压力而死掉的企业基本都没有延伸产业链。因此,标准的制定应该多从企业产业链发展的角度切入,鼓励装备国产化。

  对于标准的门槛制定问题,蒋荃认为绿色建材性能认定关键指标相比国家标准或是行业标准的门槛,会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向国际水平靠拢。

  以前消费者经常听到诸如“绿色”、“环保”等所谓绿色建材,仅仅是突出了绿色建材的使用安全性方面的指标,没有考虑对环境的影响。目前,水泥、玻璃、卫生陶瓷、铝型材等已有相关标准,将对单位产品生产能源消耗进行限额,分及格值和限定值两档。“我们可能就要按限定值提出要求。”蒋荃分析称。

  为了选择全寿命周期环境负荷低的产品,企业就必须保证在其原材料开采、生产、运输等各个环节中都不能对环境造成过大影响,应当消耗较少的资源和能源,排放的污染物最少,废弃产品易处理并可再生利用。

  节能玻璃在发达国家起步较早,并发展有序,市场成熟,这些都离不开标准制定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尤其对高性能、高技术产品来说,如果没有标准门槛,其市场将变得杂乱无序,产品质量也会良莠不齐。

  根据发达国家走过的路来看,像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他们对门窗要求由政府的第三方公证机构对门窗做认证,其中包括节能性、采光性等性能。

  从标准制定到第三方认证,发达国家发展节能玻璃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有了标准和认证的双保险,节能玻璃的上下游产业才能无缝对接,市场和消费者才能认可。

  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发达国家每隔几年就会修订一次标准。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欧美发达国家的节能政策是根据本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而制定的,节能政策演变趋势是由命令控制型政策向基于市场的政策进行转变。

  业内人士建议,中国节能玻璃的标准门槛也应该处于动态调整的范围,通过准入门槛限制一批产能,再通过产业链延伸发展转移一批产能,这样才能将玻璃产能处于动态可控的状态,有利于淘汰过剩产能。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建筑施工建筑工程 - 建筑施工

《节能玻璃标准胎动》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