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灌木今后姓“林”不姓“丛”
时间:02-01 17:49:13 浏览:6522次来源:http://www.fangchanshe.com 保洁绿化
新华网呼和浩特电(记者李泽兵、任会斌)随着灌木在生态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昔日在林业生态建设中不受重视的灌木,终于被国家林业局予以正名:灌木姓“林”不姓“丛”。
国家林业局造林司副司长吴斌告诉记者,生态学界确曾有过灌木姓“丛”的观点,认为只有具备明显主干和一定高度的乔木才姓“林”,灌木低矮且无主干,只能称为灌木丛。但在林业上,森林是指在相当广阔的土地上生长的很多树木、动物以及其他植物的整体,并非仅为乔木的集合。灌木林与针叶林、阔叶林、竹林共同组成我国森林的四大林种。只是由于我国林业建设长期以来都以木材生产为核心,灌木不能生产木材,故一直未能计入森林覆盖率,得不到重视。
在灌木不姓“林”的观念影响下,我国林业生态建设走了不少弯路。一些地方总认为灌木林不是林,不计入森林覆盖率,林业生态建设中“宜灌种乔”的情况严重,严重影响了我国生态建设的步伐。西北干旱地区不少“小老头树”就是违背自然规律盲目造林的见证。加上过去为督促林业部门生产木材,林业考核时不计入灌木林,一些地方林业部门甚至毁坏已有灌木林改种乔木林,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吴斌说,“重乔轻灌”的事例还有很多,因此澄清灌木的“姓氏”,不仅关系着2.9亿多亩灌木林的命运,更牵动着我国生态建设的大局!不久前,国务院通过了我国林业发展要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的决定,灌木以其可观的生态效益重新赢得重视。因为我国有着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难造乔木林的石漠化、盐碱化地区,在这些地区只宜种植具有耐干旱、抗风沙、耐贫瘠、耐盐碱等特性的灌木。
为了贯彻国家林业建设要以生态效益为根本出发点的要求,国家林业局本着“宜乔则乔,宜灌则灌”的原则,决定在一些地区大力发展灌木林,将其计入森林覆盖率并纳入森林资源管理,以使灌木成为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态建设的“先锋树种”。
本文关键字:国家 林业局 保洁绿化,物业管理 - 保洁绿化
《国家林业局:灌木今后姓“林”不姓“丛”》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