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专题 》 开发商: 万科 金地 碧桂园 雅居乐 招商 恒大 融创 新城 首开 复地 金科 万达 绿城 融侨 金辉 荣盛 合景泰富 中海 首创 华侨城 绿地 合生 中铁 海尔 保利 宝龙 龙湖 沿海 华润 合正 金融街 星河湾 世茂房 中粮 朗诗 富力 苏宁环球 远洋 卓越房 中航 中信 华远 星河 代理商: 世联 伟业 亚豪 天启开启 天地行 中广信 易居 同致行 中原 德思勤 高策 大家 怡高 思源 尺度 同策 合富 世家 策源 新聚仁 金网络 阿特金斯 新景祥 新联康 嘉联 华燕 中房信 广告商: 风火 红鹤 蓝色 黑弧奥美 青铜骑士 博思堂 相互 及时 尚美佳 世纪 优点 主观 和声 同路 万有 策达 BOB尽致 博加 商业公司: 戴德 豪斯 仲量 汉博 麦肯锡 世邦 波士顿 埃森哲 高力 高纬 德勤 森拓普 翰威特 普华 美世 达沃斯 九州 绿维 华夏
时间:02-01 17:48:31 浏览:6813次来源:http://www.fangchanshe.com 销售技巧
自2010年以来,我国汽车市场一举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并处于高位运行中,成了世界所瞩目的大市场。然而,从今年我国汽车市场的销量来看,情况不容乐观,本文就对我国汽车市场的现状以及前景进行了分析,可供参考!
从去年一季度高达70%以上的增幅,一下子降到今年初的8.1%;从去年4月份闹车荒,购车人到处提不到车,到今年的五月间大量商品车库存积压,经销商叫苦不迭,中国汽车市场这是怎么了?
中国汽车市场透视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中国车市出现过山车一样的走势呢,我认为无外乎以下几点:
一、投资性增长导致问题迭出
不可否认的是,每年高达50%的快速增长,各大汽车厂商的产能过度扩张,是导致中国汽车库存和产业压力过大的主要原因。2009年车市消费井喷,导致不少汽车企业极度兴奋,纷纷快速扩张产能,有资料显示,2011年全国建成投产的汽车总产销规模将超过2000万辆。一方面,产能快速增加;另一方面,市场消费能力并没有因此出现快速增加,甚至在不断减少。这种供需之间的矛盾,必将在此后的某一个时间点进行释放。
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汽车行业良性的增长应该是与国家GDP增速相匹配的,一季度汽车增幅8.1%,而同期GDP增幅为8%,可见,这是个很正常的增速,我们也不应该对此感到过分失望。关键问题是,好大喜功爱放卫星的人们可能从心理上难以接受如此之低的增长幅度。
二、汽车消费利好政策退市犹如釜底抽薪
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汽车下乡、以旧换新和小排量购置税减免政策,极大地刺激了中国汽车市场,尤以微车和1.6L及以下排量车型受益菲浅。尽管2010年购置税减免政策一度减半,但随后出台的节能车型补贴政策,仍起到了同样的强心剂效果。
而进入2011年,随着上述政策的一一取消,那些受惠车型的市场销售业绩开始急转直下。一季度的销售数据表明,曾被誉为黄金排量的1.6L车型销量开始大幅下滑,而连年高速增长的微车销量更是大幅下挫,导致市场出现较大幅度萎缩。
另一方面,值得提出的是,在前两年利好政策刺激下,本来持币待购的消费者提前进行了消费,潜在购买力被提前释放,透支了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市场需求,也是导致今年车市疲软的因素之一。
三、高通货膨胀率击溃消费信心
近年来,高通胀已成为中国民众最关心和最敏感的话题。从2010年底至今,央行频频通过加息和提高商业银行准备金率,来试图抑制通胀势头。尽管如此,收效甚微,国内通胀压力依旧,物价仍处在相对高位,民众日常生活支出明显增加,收入增幅却相对较小,消费者不得不量入为出,减少在许多非必需品上的支出,而对于购买汽车这样类奢侈品的消费行为,则会慎之又慎。
与此同时,由于人民币甚至,抑制了出口,国内宏观经济环境也处在相对弱势,经济增速开始放缓,民众普遍对未来收入增长缺乏足够信心;因房产泡沫引发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也在逐步发生作用,一些房地产投资者担心由此引发财富缩水,导致消费信心不足;低迷的中国股市,也圈住了老百姓的大量闲散资金,社会资金的流动性大大降低,大大影响了汽车的消费。
四、油价等成本问题抑制消费需求
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双重压力下,目前,国内燃油价格已经攀上历史最高位,97号汽油已经突破8元大关。从国际形势以及市场需求方面看,未来油价还将继续上升,97号汽油年内或将突破10元关口。无论是现实的油价以及对未来油价预期,都不可避免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油价上涨后,很多准备购买家用轿车的消费者直接选择了观望,停止购买行为。对于他们来说,买的起,用不起是个最现实的问题。
近两年,从油价、配件、停车、洗车甚至维修工时费,凡与车沾边的消费,无一例外地都在涨价,造成车主用车成本的大幅提高,很多有车族因此减少了用车频率,而一些原本想买车的人则缩回了掏腰包的手。
五、交通不便导致车市瓶颈
在我们兴致勃勃地驾车进入“汽车时代”的同时,塞车、停车难等苦恼也随之而来,严重影响了人们购车用车所带来的喜悦之情。人们发现,尤其在大城市,买一辆车是个多么填堵的事情,每天要花大量的时间在路上等候红绿灯,这成为广大有车族的最大心病。为抑制交通拥堵,北京等一些一线城市纷纷开始出台限制机动车辆销售和通行的措施,未来一两年内,广州、深圳、成都、杭州等一、二线城市也将开闸限堵。但是,这都是治标不治本的笨办法,买了车,运气不好你一辈子上不了牌,即便上了牌,还的分单双号出行,汽车已经部分丧失了其功能上的便利性。
除了城市的交通压力,尾气污染、噪音污染、温室效应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也已刻不容缓,低碳生活已成未来流行趋势,提倡绿色环保出行,也会对汽车消费造成积极影响。
自主品牌路在何方
在国内汽车消费低迷的情况下,国内各大汽车厂知难而进,纷纷建新厂扩大产能,并且先后祭出自主品牌的大旗,意欲何为,难道自主品牌就能够成为济世良方?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讲,能够主宰自己的汽车产业而不受发达国家控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为在工业社会汽车是国家财富的永动机,更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的保证。
中国当然也可以选择合资,给人做代工,但是所得的利润毕竟有限;中国的汽车企业要获取更多的利润,只有创立自己的品牌,而且是国际知名品牌,因为只有当品牌形象提升后,同样的产品才可以卖出更好的价钱,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现在的市场竞争,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没有品牌,就意味着企业没有出路,没有市场。反观中国的民族汽车工业,技术落后仍然是一条致命的软肋,汽车品牌含金量差是中国汽车企业的一条敏感神经。对于这样一个行业的发展来说,既然要进一步发展,就似乎必须矢志创立知名品牌,必须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含金量。
在以往的合资合作中,汽车的核心技术没有掌握,就相当于完全丧失了主动权,这样的被动局面就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此外,一味摹仿使中国企业只注重短期效益,缺乏长远发展观点,这样的结果导致企业长期无法形成自主开发能力,中国汽车工业也就难以获得实质性的发展。发展中国汽车自有品牌是大势所趋,是历史赋予中国汽车工业的神圣使命。
而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开发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很多人都会说是缺乏技术和经验。的确,现在的情况是,象资金、硬件、软件设备等已经不再构成中国汽车工业的瓶颈了,最大的制约就是缺乏技术和经验,究其根本,技术和经验是被人所掌握的,最终还是人的问题。那么到底是真的缺乏这类人才,还是缺乏造就这类人才的体制呢,我认为是后者。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下定决定进行自主开发,那么只要坚持学习,并且通过各种渠道接触了实质性的工作,不要说二十多年,哪怕只有几年,看也都看会了,而问题的关键就怕不用心。完全可以讲,中国对于发展汽车工业有多大信心,决定这个行业能取得多大发展和成就。
最后,对于发展民族汽车工业,也不能不谈到政府的作用。中国的自主开发企业,其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企业本身,但是也绝对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这个支持不单是口头的支持,而是要付出实际行动的。那就是政府采购,我们可以效仿一些国家的政府,给民族汽车工业以充分的信任和支持,政府采购全部购买国产车,给机会他们学习和提高。中国的国营经济不同于民营经济,既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就一定要产生回报,扶持民族产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尽管从短期看有点得不偿失。
让我们远离争论,去思考问题的本质。毕竟,时机还是由意志和心态决定的,在同一个目标面前,有人在等待,而有人却已乘夜出发。其实近邻日韩就有很多可取之处,不妨让我们取法日韩。韩国汽车业的真正起步在20世纪60年代初。1962年,韩国政府在“第一个经济开发五年计划”中,明确提出通过以零部件组装的方式推动本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进入70年代,韩国政府制定了“汽车工业基本育成计划”,明确了汽车工业实现国产化的目标,并对有助于国产化的原材料进口予以免税,韩国汽车工业自此走上了自主发展的道路。
1979年末,受石油危机影响,韩国汽车工业的国内外市场环境急速恶化,产能出现严重过剩。对此,韩国政府采取了强硬的行政手段,推动汽车工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集中,逐渐形成一批汽车生产骨干企业。为改变韩国汽车工业的散乱局面,打造汽车业的“航空母舰”,政府还制定了“长期汽车工业振兴计划”,通过产业倾斜和政府采购,重点扶持大企业集团。现代,大宇等一批韩国汽车品牌由此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关键字:汽车市场 销售技巧,销售知识 - 销售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