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记时应按规定缴纳土地增值费、变更登记费,换发土地使用证和房产所有证。
未办理变更登记的,转让合同无效。
第二十七条 土地使用权转让可以在中国境内进行,也可在中国境外进行。在中国境内进行转让,应经公证机关公证;在中国境外进行转让,应取得所在国或地区的公证、外交机构的认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或商务代表机构的认证。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政策的国家和地区的转让,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八条 土地使用权转让后,受转让人需要变更出让合同规定的土地使用用途和规划建筑要求的,应按照本实施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 土地使用权转让时,该地块发生土地增值的,转让人应向设区的市、县土地管理部门缴纳土地增值费。国家另有规定的,按照国家规定办理。
设区的市、县土地管理部门在必要时,可会同物价部门核定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转让价格高于核定价格的,按转让价格计收增值费和土地管理费;转让价格低于核定价格的,按核定价格计收增值费和土地管理费。
第三十条 土地使用权转让过程中,受转让人应向设区的市、县土地管理部门缴纳土地管理费。其标准按转让价格的1%计收。
第三十一条 受让人转让土地使用权时,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设区的市、县人民政府有按转让价格购回土地使用权的优先权。
第四章 土地使用权抵押和出租
第三十二条 土地使用权可以抵押。经出让或转让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可以用作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抵押,以及其他债务抵押。土地使用权抵押年限,不得超过原出让和转让合同规定的有效年限。
第三十三条 土地使用权抵押时,其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随之抵押;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抵押时,其相应的土地使用权也随之抵押。
第三十四条 土地使用权抵押时,抵押双方应签订抵押合同,并经公证机关公证。抵押合同不得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本省的规定以及出让、转让合同的规定。
抵押合同自公证之日起三十日内,抵押双方应持经公证的抵押合同,分别向设区的市、县土地管理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和房产所有权抵押登记。未经登记的抵押合同无效。
第三十五条 抵押人将已出租的房地产抵押,不影响原房地产租赁关系。
第三十六条 抵押人到期未能履行债务或抵押合同期间宣告解散、破产的,抵押权人有权依照法律、法规和本省的规定以及抵押合同的规定处分抵押物,并享有优先受偿权。
因处分抵押物而获得土地使用权和其地上建筑物及其他附着物所有权的,应按本实施办法有关转让的规定,向设区的市、县土地管理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和房产所有权变更登记。
第三十七条 抵押权因债务清偿或其他原因而消灭,抵押双方在抵押合同终结后十五日内,应向土地管理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注销手续。
第三十八条 土地使用权出租是指以土地出让或转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者作为出租人,将土地使用权随同地上建筑物及其他附着物租赁给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行为。
未按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投入开发、利用的土地,其土地使用权不得出租。
第三十九条 土地使用权出租人与承租人应签订租赁合同。租赁合同不得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本省的规定以及出让合同的规定。
第四十条 自出租合同签订之日起十五日内,出租人须持租赁合同到土地管理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办理土地、房产出租登记。
第四十一条 土地使用权出租后,土地使用者必须继续履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第五章 土地使用权终止
第四十二条 出让合同规定的年限届满,土地使用权即由设区的市、县土地管理部门无偿收回,并同时注销土地使用证。该地上的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的所有权由国家无偿取得。
第四十三条 出让合同年限届满,受让人要求继续使用土地的,可享有优先使用的权利。但应在届满前六个月向设区的市、县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办理使用手续,并按续期日的土地出让价格缴纳出让金。
第四十四条 设区的市、县土地管理部门应在收回土地使用权日期前六个月,将收回土地使用权的理由、地块坐落、四至范围、收回日期等通知受让人,并在收回土地所涉及的范围内公告。
第四十五条 出让期未满的土地使用权不提前收回。在出让合同规定的使用期间,设区的市、县人民政府因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依照法律程序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权,并根据土地使用者已使用的年限和开发、利用土地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补偿。补偿金额由设区的市、县土地管理部门与受让人协商确定。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出租、抵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七条 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个人,其土地使用权可以继承。
第四十八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纳税事宜,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九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中所收取的出让金、增值费列入财政预算,作为专项基金管理,主要用于土地开发和城市建设。
第五十条 有关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的经济纠纷,争议双方可以按照合同的约定或事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申请仲裁机构仲裁。
争议双方未在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事后又未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实施办法规定,非法买卖、出让、转让土地使用权和未按城市规划建设的,由市、县土地管理部门和建设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十二条 在出让和转让土地使用权过程中,有关人员如有贪污、行贿、受贿、敲诈勒索、渎职等行为,除没收非法所得外,由其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三条 各设区的市、县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实施办法和当地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五十四条 本实施办法授权河北省土地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五十五条 本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89年8月3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河北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河北省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实施办法修正案
(1997年12月18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第78次常务会议通过 1998年1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12号发布行施行)
全文
一、第三十条修改为:“土地使用权转让过程中,受转让人应向设区的市、县土地管理部门缴纳土地管理费。其标准按转让价格的1%计收”。
二、办法中的“市”修改为“设区的市”。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