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招标投标活动存在违法行为的,有权向有关人民政府或者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举报。
第五十九条 建立招标投标活动信用制度。
省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应当建立招标投标活动违法行为记录系统,记载并公告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评标委员会成员等招标投标活动参加人的违法行为及处理结果。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查询违法行为处理结果记录,但涉及保密事项的除外。
第六十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随着有形招标投标市场的发展,逐步进入有形招标投标市场。
12第六章 法律责任第六十一条 本章规定的行政处罚,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实施。本办法已对实施行政处罚的部门作出规定的除外。
第六十二条招标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项目审批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政府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视其情节轻重可以暂停资金拨付或者暂停项目执行:
(一)招标前未办理相应项目审批手续的;
(二)未经项目审批部门批准或者核准,擅自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的。
第六十三条 招标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视其情节轻重,对有第(一)项、第(二)项项行为之一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有第(三)项至第(五)项行为之一的,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政府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由项目审批部门视其情节轻重暂停资金拨付或者暂停项目执行:(一)招标公告中有关获取招标文件的时间自招标文件或者资格预审文件出售之日起至停止出售之日止,时间少于5个工作日;(二)违反规定发布取消、变更或者撤销公告的;(三)在招标公告中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四)提供虚假招标公告或者证明材料,或者在招标公告中含有欺诈内容的;(五)在两个以上媒介发布的同一项目的招标公告内容不一致的。
第六十四条 招标人在发布招标公告、发出投标邀请书或者售出招标文件或资格预审文件后终止招标,无正当理由的,给予警告,视其情节轻重可以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给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损失。
第六十五条 招标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视其情节轻重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泄露标底或者评标参考价的;
(二)泄露投标人商业秘密的;
(三)泄露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的。
前款所列行为,影响中标结果,并且中标人为前款所列行为的受益人的,中标无效。
第六十六条 招标人在订立合同时,要求投标人对投标文件进行实质性修改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前款所列行为,影响中标结果的,中标无效。
第六十七条 招标人无正当理由,不按照中标候选人排序先后确定中标人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视其情节轻重处中标项目金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
前款所列行为,影响中标结果的,中标无效。
第六十八条 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或者与招标人串通投标的,投标人以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的手段谋取中标的,中标无效,处中标项目金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其1年至2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并予以公告,直至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九条 投标人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中标无效,给招标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人有前款所列行为尚未构成犯罪的,处中标项目金额5‰以上1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www.fangchanshe.com
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
0‰以下的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其1年至3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并予以公告,直至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第七十条 评标委员会成员收受投标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好处的,评标委员会成员或者参加评标的有关工作人员向他人透露对投标文件的评审和比较、中标候选人的推荐以及与评标有关的其他情况的,给予警告,没收收受的财物,可以并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有违法行为的评标委员会成员取消其担任评标委员会成员的资格,不得再参加任何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评标,并予以公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一条 中标人无正当理由不签订合同、不履行合同的,其投标保证金或者履约保证金不予退还,情节严重的,依法取消其2年至5年内参加本行政区域内或者本行业内的投标资格并予以公告。
招标人无正当理由不签订合同、不履行合同的,应当双倍返还投标保证金或者履约保证金。
第七十二条 省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指定的媒介在发布招标公告中有违法行为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取消指定;违法收费的,由价格主管部门依法查处。
第七十三条 依照本办法对招标投标活动负有行政监督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第七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项目审批部门,是指根据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审批程序,对项目的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开工报告等行使行政审批权的行政部门。
本办法所称的重大建设项目的范围,由省人民政府确定。
第七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上一页 [1] [2] [3]
上一页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