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所有土地对外承包经营的,应当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十六条 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对外承包的,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土地权属合法、界址清楚,并办理了集体所有土地所有权登记手续;
(二)土地用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已编制项目开发用地规划;
(四)经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村民代表会议2/3以上的代表同意;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条件。
原已承包的,必须先经原承包者同意,解除承包合同,并对承包人给予合理补偿。
第五十七条 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对外承包的,应当签订合同,按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制定的价格标准合理确定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者承包金,并按本条例第七条规定办理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或者土地他项权利登记手续。
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者承包金的支付期限和违约人的违约责任参照本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一、二款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八条 未经土地所有权人同意或者投入开发资金未达到合同约定标准的,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入股、租赁、转包。
受让人、承包人以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抵押的,必须经土地所有权人书面同意,并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入股、租赁、转包的,必须签订合同,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五十九条 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因转让而增值的,转让人应当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交纳增值额的10%。
第六十条 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对外承包或者与他人联合举办企业的,应当依照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土地。转让、租赁、转包后不得改变土地用途。需要改变用途的,必须按照批准权限报请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六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报经原批准机关批准,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一)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承包合同期限届满;
(二)用地单位未按合同约定用途和期限使用土地,又拒不改正,造成土地闲置、弃耕抛荒满两年的。
第八章 监督检查
第六十二条 县级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十三条 土地管理监督检查人员应当经过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土地管理监督检查工作。
土地监督检查人员执行监督检查公务时,应当向被监督检查单位和个人出示土地监督检查证件。
第六十四条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查处土地违法行为时,除采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的措施外,还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询问违法案件当事人、嫌疑人和证人;
(二)暂扣与违法案件相关的书证、物证及其它证据;
(三)责令当事人停止正在进行的土地违法行为,下达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当事人拒不停止的,可以对继续违法抢建部分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予以拆除,并可以暂扣用于施工的工具、设备、建筑材料等;
(四)停止办理涉嫌违法用地的审批和登记发证手续;
(五)责令违法嫌疑人在调查期间不得变卖、转移与案件有关的财物,必要时,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冻结其银行帐户。
第六十五条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可以提请行政监察机关、银行、审计、税务等单位予以协作,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批准文件无效;已办理土地登记手续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注销土地登记,依法收回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并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无权批准征用、使用土地的单位或者个人非法批准土地的;
(二)超越权限或者违反法定程序非法批准征用、农用地或者国有未利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土地出让、租赁、对外承包、转让的;
(三)超越权限或者违反法定程序非法批准土地登记的;
(四)超越权限或者违反法定程序批准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土地用途的;
(五)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超过年度用地计划指标批准农转用、征用、出让、划拨土地的;
(六)化整为零审批土地的。
前款所列非法批准登记土地行为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非法占地处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非法占用土地每平方米15元以上30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城市、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的;
(二)超过批准用地数量或者用地界线占用土地的;
(三)土地使用权被依法收回,有关当事人拒不交还土地的;
(四)临时使用土地期满,逾期不归还又不办理续用手续的。
第六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其有关协议、合同、文件、图纸无效,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新建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违法所得20%以上50%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依法批准登记擅自出让、转让、租赁、承包、抵押土地使用权的;
(二)以联营、合作、合资等名义倒卖土地批准文件和用地图纸的;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不属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土地出让、对外承包或者与他人联合举办企业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的其它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
第六十九条 国有土地使用者未经批准,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非法占用土地每平方米10元以上30元以下罚款;逾期拒不改正的,由原批准用地的机关收回土地使用权。
第七十条 擅自将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租赁或者承包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并处非法所得5%以上25%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毁坏生态公益林地,或者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并处土地复垦费2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二条 以克扣、挪用、截留等手段非法占用征地补偿费或者土地出让、承包收入等有关费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赔,对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集体侵占、私分和个人非法占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三条 土地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在土地评估工作中弄虚作假的,处以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依法取消其土地评估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四条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所在单位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五条 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阻挠国家征用土地的,由市、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交出土地,拒不交出土地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第七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本条例未作处罚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七十七条 被处罚单位或者个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