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专题 》 开发商: 万科 金地 碧桂园 雅居乐 招商 恒大 融创 新城 首开 复地 金科 万达 绿城 融侨 金辉 荣盛 合景泰富 中海 首创 华侨城 绿地 合生 中铁 海尔 保利 宝龙 龙湖 沿海 华润 合正 金融街 星河湾 世茂房 中粮 朗诗 富力 苏宁环球 远洋 卓越房 中航 中信 华远 星河 代理商: 世联 伟业 亚豪 天启开启 天地行 中广信 易居 同致行 中原 德思勤 高策 大家 怡高 思源 尺度 同策 合富 世家 策源 新聚仁 金网络 阿特金斯 新景祥 新联康 嘉联 华燕 中房信 广告商: 风火 红鹤 蓝色 黑弧奥美 青铜骑士 博思堂 相互 及时 尚美佳 世纪 优点 主观 和声 同路 万有 策达 BOB尽致 博加 商业公司: 戴德 豪斯 仲量 汉博 麦肯锡 世邦 波士顿 埃森哲 高力 高纬 德勤 森拓普 翰威特 普华 美世 达沃斯 九州 绿维 华夏
时间:02-01 17:49:13 浏览:6223次来源:http://www.fangchanshe.com 房地产招商
既然不可能完全复制,作为开发企业,首先要尽量找到“貌似也神似”的地段和消费人群,然后尽量用自己的基础体系去覆盖。“假若我是百盛,我会先拿自己基准的东西,在全国找适合的城市地段和项目所谓‘自己的东西’包括了可以跟着我的整个定位体系和产品线走的品牌和品类。”暴雪松进一步解释。
单从可复制角度看,国内目前的大获成功者当属万达。
万达的项目是可复制程度最高的,为了支持从拿地建设到开业运营仅18个月的速度,万达从选址开始就已经在“标准化”,已开业的67座万达广场在建筑形态上基本没有太多变化,一个城市综合体包括“四菜一汤”,即4栋商业体加贯穿其中的商业街;万达的商业定位偏好中低端消费人群,以求最大程度对应中国大多数城市的实际需要。
即使是万达也不会百分之百复制它的产品。它一般会根据所到城市的具体情况,在品牌组合上有所调整,增减升降都有可能。总体上,总部团队负责做全国的招商推进,各个地方公司做配套和挖掘。这是万达的基本做法。
据了解,万达今年将开始着手品牌组合的因地制宜。目前正在全国撒网式调研不同城市的不同品牌有哪些,以便制定出不同城市怎样的品牌组合才是最合适的套路打法。
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高手的情况。
新加坡凯德置地是亚洲最大的商业地产商之一,它旗下的来福士广场,在包括北京上海在内中国大城市已有8座之多。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这个商业巨头身上鲜明的共同点,比如以潮流时尚为定位,选址时,只有符合该定位的地块才会考虑;建筑设计也贴和年轻人的口味;品牌组合上,将快时尚等品牌锁定在基本框架内。
但当你去逛每个城市的来福士的时候,又会油然而生“这一个”的感觉。因为来福士在每个城市中,都会再结合当地的情况,在潮流定位的基础上融入一些创新的点(比重一般控制在20%左右)。北京、上海、成都、杭州、宁波、深圳、这样一路走来,一路基本成功。
地段不可再得,消费人群也难以捉摸。复制一个成功的商业地产项目,就相当于在坚持常量的基础上,把握好变量的度。这一方面要看开发企业的专业水平,更要看他们对城市和消费者的解读。
如何炒好一盘“地三鲜”
从华润到万达,从大悦城到万达广场,暴雪松是中国商业地产为数不多的理论家加实干家。在他看来,真正的操盘高手是那些知道什么内容能复制,什么不可复制,并能够准确把握这个尺度的人。
因为在明晰项目定位、地段和消费客群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握品类和品牌的组合——在复制的基础上,是丰富还是压缩,引出调整规划比例的问题。
暴雪松将品牌组合比喻成炒“地三鲜”:“对火候、作料的把握度不同,每个人炒出来的口味也就不尽相同。关键是关注和把控城市和消费者的类别、价值观和偏好。”
品牌组合的要诀为:源于母品牌,又高于母品牌,品牌组合中最高可以有50%的变量。这样在复制项目中,既有原有的支撑,又有新的东西。一方面要传承母品牌已被验证过的核心品牌,特别是那些在母品牌中销售额高的冠军品牌,这是一定要保留的。另一方面也要通过不同品类、业态、品牌形成的合力,打造出有别于当地其他竞争者的特色,调整到更适合当地人口味,更接地气。
源于母品牌和高于母品牌的比例,会随品类、业态的不同有所差异。
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一是,当初母品牌以独特的品牌ABC组合成名,但到一个新区域复制时,发现既有的ABC组合已被当地其他项目使用过了。于是,可以挖掘一个新品牌D,以ABD的组合面向市场。这样既有了共性,又有了个性。
可参考的解决方案二为,引进当地尚未进驻品牌,但消费者可以从周边城市或者其他渠道知道这个品牌的好口碑,在当地形成待进入期盼。不过,新入的品牌一般不会在一座城市只开一家店,日后又变成当地项目共有的牌子,就需要继续调整商户——如果商场经营的好,会有好多商户排队等着进入,大可以摘取那些尚未落地当地的品牌,取而代之。
再如餐饮类,若都是消费者不认识的全新品牌也行得通,只要性价比好。毕竟餐饮的客单价一般在三五十元左右,贵者才百八十元,与服装零售类动辄上百上千元的开销相比,算是小钱。只要菜系明确,消费者觉得就餐环境不错,就愿意去尝尝鲜。
国内的零售品牌商家资源有限,受消费者追捧的就是那几家,而当地餐饮商户却很多。这也使得餐饮业态担当起更多的标识差异化的功能。
购物中心是发现之旅。复制一定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赋予更多的新内容,大家没有见过的更有特色、更愿意追随和发现的品牌组合,这样的项目才真正有价值。
事实上,每个业态都可以创新出彩。观察一个商场的品牌组合就能看到其背后管理者的专业水准,有没有在纵深上下过狠功夫。
目前更多的商业管理者只是在堆砌品牌,人有我有,哪怕花大代价免租也要招来;而没有做到“商业项目为消费者精选”,忽略了商家对这个地区的适应性,也忘掉了品牌组合能否营造出项目的个性品质——超越定位品牌组合之上的软实力(赋予项目情感的气场)尚乏。当然,这部分的复制难度系数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