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专题 》 开发商: 万科 金地 碧桂园 雅居乐 招商 恒大 融创 新城 首开 复地 金科 万达 绿城 融侨 金辉 荣盛 合景泰富 中海 首创 华侨城 绿地 合生 中铁 海尔 保利 宝龙 龙湖 沿海 华润 合正 金融街 星河湾 世茂房 中粮 朗诗 富力 苏宁环球 远洋 卓越房 中航 中信 华远 星河 代理商: 世联 伟业 亚豪 天启开启 天地行 中广信 易居 同致行 中原 德思勤 高策 大家 怡高 思源 尺度 同策 合富 世家 策源 新聚仁 金网络 阿特金斯 新景祥 新联康 嘉联 华燕 中房信 广告商: 风火 红鹤 蓝色 黑弧奥美 青铜骑士 博思堂 相互 及时 尚美佳 世纪 优点 主观 和声 同路 万有 策达 BOB尽致 博加 商业公司: 戴德 豪斯 仲量 汉博 麦肯锡 世邦 波士顿 埃森哲 高力 高纬 德勤 森拓普 翰威特 普华 美世 达沃斯 九州 绿维 华夏

当前位置:房产社房地产知识物业管理物业管理论文计划经济下我国物业管理的状况 正文

计划经济下我国物业管理的状况

时间:02-01 17:52:20 浏览:6338来源:http://www.fangchanshe.com  物业管理论文



解放以来,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处于计划经济的模式下。由于过多强调了房地产 的社会福利性而忽视了它的商品属性,因而绝大多数的住宅小区和房屋的管理体制是按照产权归属形成的格局,由国家(地方)、单位分别管理的,主要采取的是用行政手段完全统管起 来。这种方法虽然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解决人民住房问题方面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体制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房地产业的生机和活力。从市场学的角度来考察,在当时 ,房地产业作为实行商品经济的产业实际上已不复存在。国家在住宅建设上,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建得越多,维修补贴越多,包袱背得越重,所存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

(一)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严重

由于现存的管理体制是行政管理体制,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是行政划拨,“大锅饭” 思想严重地挫伤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干好干坏一个样”,管理不到位是普遍现象。有许 多房屋特别是住宅小区,漏管、弃管的房屋很多;“一年新、二年旧、三年破”的现象十分严重。

(二)房屋的附属设施、公用配套设施无人管理,破损严重

在一些小区经常看到杂物乱摆乱放,垃圾乱堆乱倒,下水道堵塞,污水到处淌,设备残 缺不全,到处乱搭乱建,影响了公众的正常生活秩序。住房管理成了群众投诉最多的问题之一。

(三)住宅小区的管理体制不顺,影响居住者的正常使用

在计划经济下,各主管部门对住宅小区的管理往往是各自为政,房地产管理、市政、园 林、卫生、交通、治安、供水、供电等各行政主管部门,加上居委会、派出所都可以对小区管理发号施令,可遇到实际问题,却出现既管又不管,使很简单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例 如,因刮大风把大树刮倒,砸塌了住房,是园林部门抢修房屋,还是房管部门抢修房屋?同一个小区内,也是按产权单位各自分头管理,“各扫门前雪”,使一个完整的小区七零八落 。

(四)住房租赁管理办法不统一,政出多门

国家福利性的住房制度,导致房租价格非常便宜。文化大革命前,许多大城市房租每平 方米月租为0.135元,每户按20平方米居住面积计算,月房租为2.70元;文化大革命期间,公房房租又有所下降,有的城市降到每平方米月租0.049元,平均每户月租1.00元左右 。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房租才有所上调,成套房每平方米月租为0.25~0.35元,而工资却增加了8~10倍。一些福利条件好的企业,对职工的住房、水、电都给予照顾,每月仅象 征性地收取5元钱。由于公房房租低廉,许多人纷纷抢要公房,甚至出现一家占有几套公房的现象,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往往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卖私房,租公房

因为公房房租便宜,而私房虽然不需要交房租,但其维修费用甚至比公房房租花钱还多 ,卖私房、租公房两头得利。例如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套公房年房租为12元,每月1元;一套私房可以卖500元,该住户卖掉私房的款项存入银行,年利率为4%,每年得到利息20元, 用利息抵交房租尚且有余。

2.出租私房,租公房

由于公房月租便宜,许多人利用出租私房承租公房,套取价格之差来获利。例如某人有 一套私房30平方米,每平方米租金10元,月收入300元钱,而再租相同面积的公房,每平方米月租金0.25元,每月租金为7.50元,这样每月可净赚292.50元。

3.多占公房用来出租,国有资产流入私人口袋

由于公房房租便宜,有的人多占公房用来出租,不仅可以支付应交的房租,而且还有固 定的一大笔收入。尤其是沿街的门面房,例如一户20平方米的门面房,它以月租1000元,每平方米50元出租,自己住的一套50平方米的公房,每平方米0.25元月租,共计12.50元, 除用出租的租金来交自己的房租外,还赚取987.50元。

还由于住房使用权管理部门多,有的是地方房管部门直管,有的是企事业单位自己管, 各单位福利条件不一样,收费标准也不一致,造成了“二房东”借租房进行违法活动,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五)入不敷出,国家难以承受维修资金负担

我国采取低房租福利型公房政策,住宅投资损失很大,而国家又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投入 ,造成了房屋超期服役,影响住户安全。据统计,全国房产机构管理的直管房约有2亿多平方米,每年要从城市维修费中划出大量的资金进行补贴,1981年直管房维修补贴达33155万 元,每平方米达1.50元。据核算,80年代末我国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住宅需要4.70元维修费,才能维持简单的生产。到90年代,随着物价指数的上涨,房租补贴还要多,国家住宅建设 投资不仅不能回收,反而要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房屋维修补助,国家负担越背越重,难以承受。

(六)不利于企事业单位集中精力发展生产、提高效益

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各个单位都形成了一个小而全的小社会,领导既管生产,又管生活 、福利(包括住房),精力分散,工作效益不高;或者领导只重视生产,而忽视住房建设与管理,造成了房屋管理的混乱,不仅影响了群众情绪,而且也影响了生产进展。


   

本文关键字:物业管理  计划经济  物业管理论文物业管理 - 物业管理论文

《计划经济下我国物业管理的状况》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