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中国汇率改革的步伐虽然迈出,但显然难以令这些投机资金感到满意。因为他们的资金是有成本的,相比人民币的调整幅度并没有多大“赚头”。有人预测,人民币已经进入升值周期,热钱的进入将会更加有恃无恐。果真会这样吗?
25日,夏斌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我们的政策体现了市场汇率的方向,但是千万不要误解会放松外汇管制。也奉劝一些热钱投机者,对中国汇率制度的改革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国汇率改革的进程,汇率机制和水平的变动,不会简单按照投机预期者的预期进行。我们仍然会根据中国的情况,自己的改革进度,按照总理讲的可控性、主动性、渐进性进行下去。在汇率改革中,我们关注汇率水平的同时,更要关注机制。解决了机制问题,更有助于克服简单解决水平问题引起的投机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不利状况”。他分析,随着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高,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有升值的潜力。但也应该看到,由于我们金融系统内近2万亿元的不良资产问题、2万多亿元的社保资金缺口等问题并没有解决,政府财政压力巨大,所以也不排除有阶段性贬值的可能性。
有专家提醒,从长远来看,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会不断增强。但是人民币汇率也会是双向变化,不可能只是单向变化,因此不能以下赌注的方式对待人民币汇率的波动。
日前有外电评论人民币汇率理论上每月(二十个工作日)单边浮动可以上下浮动6%,这种分析在于曲折的表示人民币在几个月的时间内达到较大的升值预期。
哈继铭认为这是不现实的想法。他分析说,中国的贸易顺差很多是转口贸易、来料加工,其实中国得到的收益并不多,很大一部分是外国公司得到了。因此希望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的幻想是不切合实际的。自2002年以来,亚洲国家平均升值幅度在10%左右,而且用了3年时间。虽然人民币初始调整幅度必预期小一点,但正如温总理提出的人民币汇改坚持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三大原则,调整汇率必须和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相一致,达到对外、对内的经济平衡。
哈继铭认为“热钱”的流入将会有所放缓,投机资金对人民币的升值即便未达到预期,但相比以前比较强烈的预期必然会减少。“有流入的,也有流出的,但净流入会下降”,哈继铭说。
行业影响不一
哈继铭认为持有大量外债的行业如航空行业、原材料进口成本下降的行业如石化行业将会收益于汇率改革。但他同时指出,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可能还会刺激需求,不见得这些商品价格会有明显的下滑。
这从国内铜、天胶期货行情在汇改后低开高走价格连创新高中可以得到验证。
孙飞详细分析了汇改对相关行业的影响。孙飞认为就具体行业而言,首当其冲的是纺织行业,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棉纺织、毛纺织、服装的出口依存度分别为20%、27%和60%。经计算,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的全面受损程度即行业利润率分别下降3.19%、2.27%和6.18%。而如果企业自身的品牌有一定的优势,且定价能力较强,本币升值后提高产品的外币标价,可以减轻企业的升值压力。
航空公司无疑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由于航空公司的燃油30%以上需要进口,人民币升值,其燃油开支大幅降低。另外,航空公司大都通过购买飞机拥有庞大的美元外债,人民币升值将为航空股带来巨额的汇兑收益,并带来外币净支出的减少,有利于国内主要航空公司短期内业绩明显提升。
炼油行业受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影响较大,由于我国原油进口依赖度比较大,而国内石油以及汽、柴油等价格由国家定价,因而人民币升值有望使进口成本下降,将扩大炼油业的价差水平,提高炼油企业利润率。
电信类公司也将是人民币升值最大的潜在受益者之一,这主要是由于电信运营商每年向国外设备供应商购买电信设备所致。巨额资本支出之大部分都以外币为结算货币,而营收则以人民币结算,因此收本币而付外币的结构使电信运营商成为人民币升值的获益者。
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人民币升值对其影响较为复杂。从长期来看,影响较为正面。但从短期来看,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国内房地产市场积聚的众多国外投机资金很可能大量抛出手中物业套利,对目前中国部分地产泡沫城市已经岌岌可危的房价产生更大的影响。但也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由于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小,使国外投机资金有了人民币再次升值的预期,而对房价反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孙飞认为,出现前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此人民币升值可能造成短期价格波动的风险。
对于收入全部为人民币的公路行业来说,其债务多数为人民币,部分为外币借款。因此,对在境外上市的公路公司来说,以人民币计算的赢利没有影响,但以外币计算的赢利会上升。此外,如果公司有外债,其财务费用会减少,赢利会增加。
对零售行业的影响为“中性”,对零售行业相关公司的影响短期内也不会过于明显。一方面,收入效应刺激消费,令零售类企业受益。汇率升值将降低进口消费品的价格,从而提高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实际购买力增强,有利于消费升级并刺激消费,增强零售类企业赢利能力。另一方面,如果人民币升值对国民经济和收入水平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从而令消费者信心指数下滑,零售企业的业绩将因而受到拖累。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