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专题 》 开发商: 万科 金地 碧桂园 雅居乐 招商 恒大 融创 新城 首开 复地 金科 万达 绿城 融侨 金辉 荣盛 合景泰富 中海 首创 华侨城 绿地 合生 中铁 海尔 保利 宝龙 龙湖 沿海 华润 合正 金融街 星河湾 世茂房 中粮 朗诗 富力 苏宁环球 远洋 卓越房 中航 中信 华远 星河 代理商: 世联 伟业 亚豪 天启开启 天地行 中广信 易居 同致行 中原 德思勤 高策 大家 怡高 思源 尺度 同策 合富 世家 策源 新聚仁 金网络 阿特金斯 新景祥 新联康 嘉联 华燕 中房信 广告商: 风火 红鹤 蓝色 黑弧奥美 青铜骑士 博思堂 相互 及时 尚美佳 世纪 优点 主观 和声 同路 万有 策达 BOB尽致 博加 商业公司: 戴德 豪斯 仲量 汉博 麦肯锡 世邦 波士顿 埃森哲 高力 高纬 德勤 森拓普 翰威特 普华 美世 达沃斯 九州 绿维 华夏

当前位置:房产社房地产知识物业管理物业管理论文新加坡的物业管理 正文

新加坡的物业管理

时间:02-01 17:47:29 浏览:6877来源:http://www.fangchanshe.com  物业管理论文

新加坡全国面积620km²,本国人口300万,外来人口近100万,是一个土地资源有限的岛国。经过30年的建设,目前87.5%的新加坡公民居住在65万单位组屋内,市中心区的旧房都已改造,人均居住面积已在20~30m²,是香港的2倍,比日本高出30%以上,居亚洲之首。新加坡建造的住宅分公共组屋和私人住宅两种,其中私人住宅又分为共管式公寓和独立式、半独立式的花园洋房。

物业管理资金的来源:

资金问题是物业管理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也是管理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新加坡物业管理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途径:

1.政府津贴。组屋内的公共设施是城市公用设施的一部分,其正常运行和维护管理由国家的建屋发展局承担。新加坡政府为实施安居乐业的计划,每年在政府开发预算中划出一定资金作为住宅区管理赤字的补贴。

2.建屋发展局在售屋、再售屋及租屋的利润中留下一笔费用,作为物业管理资金,保证管理正常进行。
3.管理费。物业管理费用主要途径取之于业主或租户,一般按单元收费。管理费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I)聘用管理员工的薪金及福利补贴等,约占管理费总额的25%~40%;
(2)机电设备、消防系统的维修与保养;
(3)公共设施维修与保养;
(4)组屋内清洁、保安及庭院绿化管理;
(5)公共部位电、水费,办公用品费等杂费;
(6)建屋发展局下设的物业管理处(不指基层管理单位)出租商业中心、商务的租金收入及服务收入。

4.物业管理单位开展便民服务等收入。
物业管理机构与管理内容:

新加坡的物业管理范围很广,除购房和转销直接放在建屋发展局申请外,其他业务都在物业管理单位办理。

其业务范围包括:房屋维修与保养;机电(包括电梯、电器等)及消防设备(包括供水、供电系统)的维修保养;商业房屋(小贩中心、购物中心)的租赁服务与管理;出租住宅的租金缴纳与售房期款的收取;公共场所的出租服务与管理;小区停车场的管理;小区的环境清洁的实施与管理;园艺及绿化管理;配合治安部门搞好治安工作。此外,还有负责介绍居民劳动就业及其他方面的服务。

组屋管理制度完善,执行坚决。为了加强对组屋的管理,管理部门编写了《住户手册》、《住户公约》和《防火须知》等,把搬进新居后应注意的事项和有关知识,详尽地告诉住户,以明确住户的权利和义务、物业管理部门的权利和责任等。

(一)对出售、出租的公共住宅内部装修的管理规定

在新加坡,政府出售的公共组屋的室内一般不装修。住户可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和爱好自行装修,但有其严格规定。为减少装修对周围邻居的干扰,住户在领到钥匙之日起三个月内必须完成装修工程,且此后三年后不得再进行第二次装修。
住户装修住宅须向建屋发展局申请装修许可证,然后才可由领有建屋发展局颁发的施工执照的承包商装修。工程装修完毕后,由住宅稽查员根据申请装修内容进行工程检查验证,并由住户向物业管理部门交纳一笔建筑材料搬运和废物处理费。

为了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完整性和外观统一性,以及保证安全,又对室内装修项目作了严格规定。例如,不得改变住宅主体结构;厨房和卫生间的磨石地坪和墙壁面砖在头三年内不准更换;不许改变窗子外观;阳台上不许装窗;等等。此外,对改装电线和电源开关等项目也有严格标准,要求必须符合电器操作规范和电器使用安全的规定。

政府规定所出售的公共组屋从领取房屋钥匙之日起保修一年。住户领取钥匙后限期提出缺损报告,保修期满后,室内设施的修理费由住户自己负责。物业管理部门负责住房的楼梯、电梯、走廊和屋顶等公共部位的维修和保养。

(二)组屋内公共设施的保养

1.住宅楼的维修。
建屋发展局规定每五年对整幢楼房的外墙、公共走廊、楼梯、屋顶及其他公共场所进行依次维修。

2.电梯的保养与维修。
所有住宅楼的电梯都由管理单位例行维修和经常检查,一旦电梯发生故障,乘客受困于电梯内,只要按响警铃,5分钟内电梯维修人员就会来进行抢修。

3.户内水电卫生设备的保养服务。
建屋发展局设有“热线”电话,与各区物业管理单位保持联系,为居民提供24小时服务。各物业管理单位都有维修车,以便及时赶到工作现场。当然,这类维修实行有偿服务。

4.公共电视天线。每幢住宅楼均设置公共电视天线,为住户服务,以保证取得良好的收视效果。

5.公共住宅楼下旷地的管理。
新加坡一般高层住宅楼的底层设有围护,是敞开的空间,叫做“楼下旷地”。它平日作为老人、儿童的活动场所,遇到居民需要举行婚丧喜事及其他庆祝活动时可以租用,但须向建屋发展局下设的管理部门申请准用证。

6.停车场管理。
组屋的停车场都由组屋管理单位统一管理,并具备完善的制度。任何拥有车辆的住户,必须向物业管理单位申请“停车季票”,每户只准申请一个停车位,属于建屋发展局的店铺租户、公共住宅租户和房主有优先获得“停车季票”的权利。夜间停车必须特别申请,并办理“夜问停车固本”。外来车辆一律执行按钟点收费。此外,停车场还提供洗车服务。

7.垃圾的处理。
为了确保小区整洁,避免有难闻异味,全面推行垃圾袋装化。垃圾必须装入袋内,方可投入垃圾桶,并规定太大和太重的垃圾(箱子、瓶子)实行定期处理,直接送到垃圾站,不许投入垃圾桶。同时,还规定易燃、易爆、易碎物不准投入垃圾桶,以确保防火防爆安全。

(三)新加坡的公共住宅的管理与维修服务

公共住宅的管理与维修服务都由建屋发展局负责提供,在其所属36个区办事处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下设若干个业务组,负责对所管辖的住宅进行管理。1988年5月,住宅管理进行机构调整,原由建屋发展局管理的公共住宅由新成立的市镇理事会接收。建屋发展局只扮演一个在发展与研究工作上提供支援性服务的角色。建屋发展局为市镇理事会提供电脑应用系统和24小时紧急维修服务。电梯里装有自动拯救系统,此外还装有自动监测系统,侦察电梯失灵和被滥用的情况。

1988年5月,国会通过了成立市镇理事会的法令。市镇理事会负责管理公共住宅。市镇理事会管辖的地区以政治选区划分,可在单一选区或一组选区内施行。新加坡现有81个选区,23个市镇理事会。市镇理事会是一个法人组织,成员至少6位,最多30位。选区内国会议员为市镇理事会主席,其他成员由建屋发展局委派和选区内的住户选举产生。市镇理事会有严密和规范的组织机构与规章制度,主要职责是管制、管理、维持及改善管辖区域内的公共产业,除组屋区的公共场地、商店、市场外的组屋区内部的管理,业务上受建屋发展局的指导,但在实施管理中又具备相对的独立性,目的在于加强居民和政府的合作,让更多的居民参加该区的管理工作。市镇理事会的主要宗旨是:支持、配合、监督物业管理部门搞好住宅区管理;维护业主或住户的合法权益;对公共设施的兴建、更改、扩充、改善以及房屋的维修等与业主或住户利益有关的事宜作出决策;开展各种有益于住户身心健康的活动。

根据新加坡的长远规划,居住在私人住宅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30%。1968年,政府颁布了《地契分层法令》。据此,对共管式公寓和其他建筑物,私人业主都拥有个别的分层地契。每个单位的购买者对于共有产业都有分享权。法令规定分层单位业主必须依法组建管理理事会,其目的是为了更有系统及有规划地负责大楼的保养与管理工作。管理机构设立管理基金及备用金。管理基金用于日常的开支,例如保险费、清洁费、公用水电费和保安等业主所应缴的费用,具体金额的提供取决于业主所拥有产业的分享价值的高低;备用金则用于较大项目的维修及机械装置的更换。

无论是市镇理事会,还是私人住宅的管理理事会,都通过委托物业管理公司来负责日常的工作。物业管理公司根据管理范围分设下列部门及人员:
1.财务组,负责各类费用的收缴、各类计划与统计等,设财务监督、出纳员、收租员、打字员、信差;
2.工程维修组,负责公共设施与设备的维修、房屋的维修与工程预算、业主房屋装修的监督等,设高级住宅稽查员、中级住宅稽查员、稽查员、电梯援救员、维修技工;
3.市场管理组,负责治安和消防安全、车辆的保管与管理、各类商业与文化娱乐等,设高级管理员、市场监督员、停车场监督员、管理员;
4.环境清洁组,负责环境卫生,设中级清洁管理工、清洁工人和清洁工头;
5.园艺组,负责园庭绿化,设中级园艺员、园艺员和园艺工头;
6.服务组,负责综合代办服务、交通运输等,设电话服务员、司机、外勤人员;
7.文书组,负责行政管理、后勤工作等,设公关助理、速记员、打字员、内勤人员。
另外,物业管理公司还可根据所管辖区的具体情况,设监督部门,以监督各类法规执行隋况和接受住户的投诉,从而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新加坡的住房建设和居住区的管理充分体现了服务于人的宗旨。经过30多年的努力,新加坡人在基本住房需求获得满足和社会日益富裕的同时,选择组屋的条件也提高了。他们要求更优良的设计和居住环境。大多数人等待购买更优良、更完善的组屋。为确保组屋的供求得到更好的配合,建屋发展局在1989年7月实施了订购组屋制度。这个制度按照组屋的需求量来兴建组屋,同时为了缩短新旧组屋区之间的素质上的差距,政府通过建屋局进行了一项长期的旧屋翻新计划,以便使它们能够更接近新组屋的水平。


本文关键字:物业管理  新加坡  物业管理论文物业管理 - 物业管理论文

《新加坡的物业管理》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