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 编写《管理评审报告》
会议结束后,由综合行政部根据管理评审输出的要求进行总结,编写《管理评审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核,交总经理批准,并发至相应部门并监控执行。本次管理评审的输出可以作为下次管理评审的输入。
4.6改进、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和验证
综合行政部根据《改进控制程序》的规定,对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4.7如果评审结果引起文件更改,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4.8管理评审产生的相关的质量记录应由综合行政部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保管,包括管理《评审计划》、评审前各部门准备的评审资料、评审会议记录及《管理评审报告》等。
5 相关文件
5.1《内部审核程序》。
5.2《改进控制程序》。
5.3《文件控制程序》。
某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质 量 手 册 章 节 号:5.4
修 改 号:A/0
生效日期:
5.4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页 码:3/3
5.4《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6 记录
6.1《管理评审计划》。 ZH-5.4-01
6.2《管理评审通知单》。 ZH-5.4-02
6.3《管理评审报告》。 ZH-5.4-03
6.4《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ZH-5.4-04
6.0 资源管理
1 公司应及时确定并提供所需的资源,以:
a)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
b)达到顾客满意。
2 资源提供
为了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并使顾客满意,公司及时确定并提供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所需的设备、材料、培训合格且能满足其岗位的人员、各种工艺、制度、必要的技术支援服务、合适的环境等。
3 人力资源
3.1 总则
公司制定《岗位人员任职要求》,对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内各职能人员从教育程序、个人技能、培训及工作经验上给予规定,要求各职能人员在其工作岗位上能够得以胜任。当其不能满足工作需求时,公司采取培训等各种形式提高该人员的工作能力,使其能得以进行改善,胜任工作。当其还不能满足公司的要求时,公司将会对该员工调离原工作岗位或辞退,在另行委派合格的人员,以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规定的要求。
3.2 培训、意识和能力
公司对员工进行培训,以便:
a)对从事有影响服务质量的活动人员的能力需求进行规定和识别(如:招聘时要求提供学历证书等学历(技能)证明;招聘时采用口试和(或)笔试的形式;实行使用制度;实行考评制度;定期考试等),只要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b)综合管理部负责根据各部门的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培训需求。公司各级部门提供相关的培训,或采取其他相关措施使各级员工满足上述能力需求,
c)按规定的程序评定公司所采取的上述措施是否有效,培训后员工的能力是否能够满足规定的要求:当培训无效时,公司应采取措施,重新培训(新的培训内容内容、新的方式),以确保培训有效。
d)由综合行政部按规定保存相关的教育、经验、培训和资格认定的记录。
4 设施
为了能使公司服务满足规定的要求,服务的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公司按照需要识别、提供必要的设施,管理部负责设施的维护,以使服务符合要求。当设施破损或是其他原因不能满足规定的需求时,可降级使用或报废;当设施缺少不能满足相应的配置时,可以由相关的部门提出采购申请,经相关领导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可进行采购(对于机器设备、检测仪器可由管理部先行选型,以供采购参考)。公司的设施包括以下几点:
a)工作空间及相关配套的物业设施。
b)各种设备、硬件和软件。
c)支援服务。
5 工作环境
经营部应确定并管理为实现服务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这应包括物理的、社会的、心理的要求(如创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更好的发挥员工的潜能),为此应做到:
a)配置使用的工作间和办公场所,并根据需要适当装修,防止暴晒、风雨侵蚀和潮湿。
b)配置必要的通风、照明、消防器材,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和职业卫生、安全。
某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c)管理部对工作间实施定置管理,要考虑人体工效学的要求,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d)确保员工生产符合劳动法规的要求。
6本公司从顾客满意的角度出发,对人员、设施和工作环境规定了相应的要求,特编制以下的程序文件:
标题 ISO9001:2000标准条款对照
6.1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6.2
6.2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6.3、6.4
6.1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1 目的
制定和实施培训计划,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以及重要质量岗位的操作技能,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 范围
适用于承担质量管理体系规定职责的所有人员,包括临时雇用的人员,必要时还包括供方的人员。
3 职责
3.1总经理
批准公司年度培训计划,批准部门负责人的《岗位工作人员任职要求》。
3.2 管理者代表
负责批准部门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
3.3 综合行政部
a)负责编制各部门负责人的《岗位工作人员任职要求》,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满足要求;
b)负责公司《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及监督实施;
c)负责上岗基础教育;
d)负责组织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3.4 各部门
a)编制本部门员工《岗位工作人员任职要求》;
b)负责本部门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
4 程序概要
4.1 人员能力
4.1.1 从事质量管理体系规定职责的人员应是有胜任的,对能力的判断应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方面考虑。
4.1.2 各部门负责人编制本部门《岗位工作人员任职要求》,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4.1.3 综合行政部编制各部门负责人《岗位工作人员任职要求》,报总经理审批。部门负责人应至少满足下列和件之一:
a)具备相关专业的技术职称;
b)大专以上学历,并已工作二年以上;
c)受过相关的职业培训;
d)具备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
4.2 培训、意识和能力
4.2.1 应识别从事影响质量的活动的人员的能力需求,分别对新员工、在岗员工、转岗员工、各类专业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内审员等,根据他们的岗位责任制定并实施培训需求。
4.2.2新员工培训
a)公司基础教育:包括公司简介、员工纪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安全和环保意识、相关法律法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基础知识等的培训。在进入公司一个月内,由综合行政部组织进行;
b)部门基础教育:学习本部门工作手册的主要内容,由所在部门负责人组织进行;
c)岗位技能培训:学习生产作业指导书、所用设备的技能、操作步聚、安全事项及紧急情况的应变措施等,由所在岗位技术负责人组织进行,并进行书面和操作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4.2.3在岗人员培训
按培训计划,每年应对在岗员工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岗位技能培训和考核。
4.2.4 特殊工作人员培训
a)特殊工序、关键工序人员的培训,由所在岗位技术负责人负责培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每年对于这些岗位的人员还应进行培训和考核;
b)计量员、电工、锅炉工、驾驶员等需取得国家授权部门相应的培训合格书;
c)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应由质量认证咨询机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