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 工程技术人员培训
各类工程技术人员是物业管理服务的主力军,应创造条件使他们的知识不断更新,由财务部负责人安排老师组织培训或外送培训。
4.2.6 转岗人员培训(同4.2.2 b,c)
4.2.7 培训的效果
通过教育和培训,应使公司全体员工意识到:
a)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b)违反这些要求所造成的后果;
c)自己从事的活动与公司发展的相关性。
公司鼓励员工参与质量管理,为实现质量目标做出贡献。
4.2.8 评价所提供培训的有效性
a)通过理论考核、操作考核、业绩评定和观察等方法,评价培训的有效性,评价被培训的人员是否具备了所需的能力;
b)每年第四季度综合行政部组织各部门培训负责人及员工代表,召开年度培训工作会议,评价培训的有效性,征求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制定下年度的培训计划;
c)综合行政部加强对员工日常工作业绩的评价,可随时对各部门员工进行现场抽查,对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员工,应及时暂停工作,安排培训、考核,或转岗,使员工的能力与其从事的工作相适应。
4.2.9 综合行政部负责建立、保存员工培训档案。
4.3培训计划及实施
4.3.1每年11月各部门上报综合行政部下年度的《培训申请单》,根据公司需求及下年度各部门《培训申请单》,综合行政部于12月制定下年度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对象、时间、考核方式等内容),经总经理批准后下发各部门,并监督实施。
4.3.2每次培训各相关部门应填写《培训签到表》及《培训记录表》,记录培训人员、时间、地点、教师、内容及考核成绩等,培训后将有关记录、试卷或操作考核记录等交综合行政部存档。
4.3.3各部门的计划外培训,应填写《培训申请单》,报管理者代表批准,由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5 相关文件
5.1 各部门工作手册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5.2 《岗位工作人员任职要求》。
6 质量记录
6.1 《培训记录表》。 ZH-6.1-01
6.2 《培训申请单》。 ZH-6.1-02
6.3 《年度培训计划》。 ZH-6.1-03
6.4 《员工培训档案》。 ZH-6.1-04
6.5 《培训总结》。 ZH-6.1-05
6.6 《资格认可业绩考核登记表》。 ZH-6.1-06
6.2 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1 目的
识别并提供和维护为实现服务的符合性所需要的设施,识别并管理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因素。
2 范围
适用于为实现服务符合性所需的设施,如工作场所、硬件和软件、工具和设备、支持性服务如通讯、运输设施等的控制;对工作环境中的人和物的因素进行控制。
3 职责
3.1 管理部负责对实现服务符合性所需的设施进行控制。
3.2 综合行政部、工程部、各管理中心协助管理部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进行控制。
4 程序概要
4.1 基础设施的确定
公司为实现服务符合性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工作场所(办公场所、工作间等)、服务设施(包括软件和硬件,如计算机管理网络、通信设施、运输设施、水、电供应、道路及排污管线等)支持性设备和工具(如维修用的设备和工具等)。
4.2 基础设施管理的内容
a)各类实施图纸、档案资料齐全,管理良好。
b)设施运行正常,有正常的保养、检修制度。
c)运行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4.3 设施的提供
4.3.1 设施的提供
管理部根据使用部门的要求及公司发展的需要,填写《生产设施配置申请书》,注明设施名称、用途、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等,报副总经理批准后,由管理部负责组织安排采购或自制的有关事宜,综合行政部具体实施采购;
需要自制的设施由使用部门提出,由生产部设计,总经理批准后,由生产部组织加工制造。
4.3.2设施的验收
a)采购或自制完成的设施,管理部组织使用部门进行安装调式,确认满足要求后,由管理部和使用部门在《设施验收单》上签字验收,并记录设施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随机附件及资料等内容。《设施验收单》由管理部保管。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使用部门自行验收;
b)验收不合格的设施,管理部与供方协商解决,并在《设施验收单》上记录处理结果;
c) 管理部对验收合格的设施进行编号,建立《设施管理卡》和设施档案,并在《生产设施一览表》上登记;
d ) 管理部根据合格的设施验收单办理登记和建档手续。
4.3.3 设施的登记建帐
a)验收合格的设施由管理部进行编号,在《设施管理台帐》上登记,并建立设施档案,填写《服务设施一览表》。
b)设施的分类编号。管理部根据设施对服务的重要性分类,按类别编号:
①一级设施:对客户生活、工作、安全有重大影响的设施,如电梯、发电机、高压配电柜、消防水泵、通信网络、物业管理软件等。
②二级设施:对客户生活、工作、安全有一般影响的设施,如低压配电柜、单机空调等。
编号为:Ⅱ-×××
③三级设施:对客户生活、工作起支持性作用或维修用的设施,如电气设备、焊机、电钻等。
编号为:Ⅲ-×××
管理部负责按照规定悬挂设施标识卡,规定设施负责人,并在《设备管理台帐》上登记。
4.3.4 设施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a)根据生产需要服务部组织编写设施的操作规程,发放给使用部门。对于大型、精密设备或关键、特殊过程所用的设施必须有操作规程,相关操作人员应由部门技术负责人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b)管理部制定《设施日常保养项目表》,规定保养项目,频次,发给使用部门执行,各岗位负责人监督检查执行情况。管理部每季度收集《设施日常保养项目表》,整理入档并作为制定年度检修计划的依据。
c) 管理部每年12月制定下年度的《设施检修计划》,发至各部门执行。
d)日常生产中 设备无法排除的故障,应填写《设施检修单》报管理部检修。检修中的设施应挂检修牌,检修好的设施应有使用部门负责人签字验收方可使用。管理部应将检修情况记录相应的《设施管理卡》上。
e)现场使用的设施应有统一编号,以便于维护保养。
4.3.5 设施的报废
a)对无法修复中无使用价值的设施,由管理部填写《设施报废单》,经总经理批准后报废,管理部在《设施管理卡》及《生产设施一览表》中注明情况。
b)对低值易耗的工装、夹具、辅具等,由使用部门填写《设施报废单》报管理部负责人批准,即可报废。
c)报废的设施应挂报废牌。
4.4工作环境
管理部、综合行政部、各物业管理处根据各自的业务范围确定并管理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中人和物的因素,根据服务作业需要,负责确定并提供作业场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
a)配置适用的办公用房并根据服务需要适当装修,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b)配置必要的通风、消防器材,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和职业卫生、安全;
c)管理部对服务作业设施实行定置管理,要考虑人体工效学的要求,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员工服务符合劳动法规的要求。
d)为客户提供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
5 相关文件
5.1 《采购控制程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